事故和故事—bdfz回忆学习篇

——突然发现她是一个特别争气的小女孩


用“她”,是觉得高考前拼尽全力的心气已散尽;用“我”,是觉得时间跨度太小,那个记忆里的人和我还没有完全分离。


最近和朋友聊,发现中考比我考得好的我了解到的七个人里,只有一个比我考得好,心里有的是小人得逞般的窃喜,也有觉得自己终于能伸手触碰到心中对自己预期的开心与不满足。我觉得我已经很好,我觉得我可以更好。以此为扳机,写写中考到高考的所谓逆袭,炫耀罢了。


故事总要有前情提要,从中考说起,一模在区里大概四千三,年级13,二模线上考的,八分是多得的,两千左右,年级第四。荒谬的2022中考,我考了643,满分660,海淀区五千,年级20,算上前面大概两个不走校额到校的,我能在北大附和首师附随便选,感觉我北的门更阔气,“北大”两个字,还有不记得为什么就是看不上首师附,选了我北,但好像别人看来,北是从来不会被考虑的选择,他们家长觉得纯误人子弟。当时总在担心校额到校会不会被看不起,觉得就算在一个班里也天生低人一等,上网查各种校额到校的真实经历,有一个帖子说,身边人都处的很好,只有两三个看不上自己的,但最后也没有自己高考考得高,那个帖子至今仍记忆犹新。


中考的数学实在让我难以平复,92/100,好像已经很高了,但身边平时比我低很多的,和我差不多,甚至比我高,总憋着一口气,觉得我怎么会这样,像是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被打入了地狱一般,溺在水中,想尝试着突破水面呼吸,却被水草拽住脚踝,太绝望。不吝惜用一切恶毒的语言阐述我的脑残班主任,兼三年我的数学老师,作为理由也好,作为借口也好,嘴边总挂着她坑害了我,念念不忘。


高中从开始,就设置了高考倒计时,就是只有一个目标,2025年在bjeea查分的喜悦。


捡回自信的那一刻,可能是从那个给中考总分和数学都比我高的女孩讲数学题,可能是从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拿了班级第一,可能是数学在班里被表扬,可能是化学小测拿了满分。


高一上后来疫情居家,数学拿了年级第二,虽然掺了一丝丝的水,真的只有一丝丝,做出最后一道题最后一问的我,像是魂穿中考考场那个在倒数第三题的抛物线卡了半小时却做错的我,那个抓耳挠腮的我,给了我自己一个算是交代的东西,告诉那个女孩,我算是小小的做到了。


高一一直做着分内的事情,对待历史、地理和生物只有,合格考过了就行,平时差到自己都看到成绩笑了出来。考了47班里倒数第一被约谈一问三不知的历史,高一下地理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快睡着了,最后考了班里倒数第三还是第二,把试卷在课堂上折成纸飞机,蛮快乐的。但也有对着一道物理力学多选题,做不出来,在家里痛哭,因为看不懂解析,后来高二学妹问我这道题,我笑了,其实是数学的矢量和三角当时根本没学到罢了。一切一切的喜怒哀乐,好像都只和“高考要考”挂钩,生怕自己错过哪一个知识点,让它在最后高考的考场上报复我。害怕和取得一点小成就的如拿了大奖一样的冲天快乐并行。


高二上,实在是不擅长几何,顶着感冒考了数学的倒数第一,我只觉得天都塌了,后来期末考试错了选择第一道题,感觉活下去的信念都没有了,去老师办公室里痛哭了半个小时,抽了无数张鼻涕纸,要强,太要强了。化学选必一的原理还是有点难,小测做不对,考得不好,也知道对于高考很重要,就拿着三二做了几十道原理题,和鹭约谈的时候,我和她说我化学考得很差,她让我给她讲讲,我也算是讲清楚了吧。后来期中后家长会上她分享了那个小女孩给她讲清楚了的故事,说她觉得那个小女孩肯定能考好,结果期中发挥得真的很不错,爸回家后和我说了老师分享的故事,爸很赞同那个学习方法,我说,“有没有可能那就是你闺女”。蛮开心的,努力有收获的感觉。


高二下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我与我周旋久,就想着把一切的心力都放在学习上,每周给自己布置了很多任务,鹭说,觉得人怎么能干这么多事情,蛮开心的,因为那个期中我考得真的很不错很不错。但英语好像一直没有什么起色,语文也是越考越低,物理的期末考试全是热光原,我只觉得高考不考,就没怎么复习,化学的题型也向着高考靠近。心里一个始终放不下的竞争对手的朋友说,他卷得要死,我只想着能学过一个假想敌,那个朋友说什么,我只当是顺耳听到的,拼了命地写,疯狂地写有机推断,从13分能拿三四五分,到常常能拿满,后来试着写别的题型,都做得很差很差,我真的很害怕很害怕,害怕辜负那个我的期待,也暗里想给自己争一口气。很累也很充实,很害怕,怕自己考不到A层,觉得丢脸,但也劝自己不要怕,分层决定不了什么。高二下期末意料之内的很差,但确实意料之外的没那么差。


高三前,分班考完,我以为有两天的假期,晚上十点,从bilibili的《赛马娘》切出去,在朋友圈刷到焦急等待结果和问明天进哪个教室的帖子,才发现假期只有一天???一边让自己不要着急,看着番,一边切了无数次希悦想赶紧知道结果。看到六班的时候脑袋空白,还好,应该是A层。

对于高三,好像只有味道和温度是刻骨铭心的,别的早已经忘得干干净净,翻了翻当时在小号的朋友圈和我的记事本,原来我真的干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高三啊高三,第一次海淀区大考发现自己能考到海淀区2k5,第一次发现自己原来稳定得可怕,第一次真的翘课。期中2k5→期末2k2→一模1k8→二模2k3,一次两次三次,从一直坚定地说自己目标是北化大,到一模考完才和班主任说也想试试北理强基,才发现自己真的很厉害,那个因为校额到校自卑的小女孩干涸的内心终于被第一捧暖雨滋润,三年,才发现那个小女孩其实真的很争气。从太担心自己没有达到自己心里的预期,索性把预期降低一点,到开始有一丝丝所谓野心。


失望吗,其实没有,我一直知道听口我就是没有那个满分的命,但真的知道自己拼错了afraid之后又感觉到了错了数学第一道选择题的剜心般的痛。


太要强了,太好胜了,反人类一样的批判折磨自己,却又配得感很低很低,怀疑自己是不是从来只是那个海淀区五千的水平。


周一的广播从来没听进去过几次,只有一个“接受自己的理论误差”不会忘掉,好像也是个考到北理的。


现在写这些,早已没了当时的心气与痛苦,只有机械地从脑中抽取出当时的所思所想再传达到键盘上罢了。


今时不同往日,我不再是那个因为做2024年语文高考错了九道选择题在别人班里痛哭的小女孩;今时不同往日,我不再是那个总分排名堪堪只到海淀区五千数学排不到石油附中前列的小女孩;

今时不同往日,我也不再是那个因为中考而纠结耗费自己太多太多心力导致憔悴不堪的小女孩。


今时不同往日的原因,或许只是我在十八岁加倍地得到了十五岁不可得之物罢了。没有多高尚,没有多伟大,没有什么真正的雄心壮志,有的只是

“嘿!十五岁的自己,你的成绩真的不止海淀区五千名!”

评论

  1. 弱小的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难打败了巨龙,取得了属于自己的自信

    回复删除
    回复
    1. 弱小的主人公以为自己是被绑架的公主,解救后才发现,巨龙、勇士、公主都是自己

      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博文